最近我們在后臺收到一位用戶的留言,說自己即將要三十歲了,但是目前存款連買一輛車都有點困難,他覺得自己很是失敗。
針對這個問題,我們幾個同事展開了激烈的探討:三十歲,存款還不夠買一輛車,到底算不算失敗?
三十而立,一個已經被現代人曲解了的詞。
在《論語》中,關于“三十而立”的釋義是,人在三十歲時就應該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。
而現如今,則是被歪解成了——“你三十歲了,你得有點成就了”的意思。
不僅如此,現代人關于“三十歲”的焦慮,已經是有目共睹。我們嘗試著去知乎上搜過關于“三十歲”的關鍵詞會出現的問題,發現很多都是:
-“三十歲一事無成是種怎樣的體驗?”
-“三十歲左右的你,現在收入多少?”
-“什么樣的三十歲,算三十而立?”
-“你不奮斗的二十歲,就是你舉步維艱的三十歲。”
-“快要三十歲了,什么都沒有怎么辦?”
......滿屏的焦慮,仿佛下一秒就要溢出屏幕。算算年齡,最早的一批90后,現在也是時候到了30歲的年紀了。
是不是,三十歲,沒有一點成就,就算是人生的Loser?
環顧現在市場上充斥的成功學:
走進書店最顯眼的地方,永遠有那么幾本名人成功學的書放在這一處;
知名作者去學校講座,學生發言時總會有一兩個詢問對方成功的秘訣、名下財富的多少;
問一些小朋友以后長大要做什么,收到的回答居然以成為網紅/主播/明星藝人/商人居多,詢問其原因,則是因為覺得這些職業賺錢快又多,還有人捧著......
從什么時候起,成功的定義已經成了一個人名下擁有幾套房、幾輛車,存款多少,結婚對象是否富有等等。
不知什么時候開始,周圍有這么一種說法:“30歲是男人的一個關口,要么你就此飛黃騰達,要么你就此一生潦倒。”然而,真是這樣嗎?
很多人覺得男人到了三十歲,就應該有房有車,嬌妻在側,左手事業,右手愛情,然后存款至少有100萬左右。
這里我們簡單算筆賬:
當前應屆畢業生的畢業年齡普遍在23歲左右,假設此時一個一線城市畢業生平均月收入為8000元,不扣除房租、不吃、不喝、不參加聚會、不購物,無任何其他花銷,8000元整每月固定全部存入銀行。即使是這樣,在這個畢業生30歲的時候,他的存款也只有67萬元。所謂的100萬,還要買房、買車、娶老婆......
這怕不是個普通人的30歲。
但,這卻是很多人眼中的成功的三十歲。
但是,這真的是很多人眼中的三十歲嗎?
王小波在他的《三十而立》中曾經這么描述過他的三十歲,“我一個人走著,前后不見一個人。忽然之間,我的心里開始松動,走著走著,覺得要頭朝下墜入藍天,兩邊紛紛的落葉好像天國金色的大門。我心里一蕩,一些詩句涌上心頭。就在這一瞬間,我解脫了一切苦難,回到存在本身。”
一個人,三十歲,意識到的是什么?是自我的存在。即,我是我,是獨一無二的存在,別人無法評判我,我也不應被他人左右我的自我意識。
馮唐對于“成功”二字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,他認為的“成功”是——內心恬靜地用好自己這塊材料,或有用或無用,本一不二。
我是我,別人是別人,我無法復制別人的成功,別人也無需來模仿我。
三十歲沒有車,沒有房,也沒有添衣噓寒的嬌妻。但是,有自己喜歡的凡世的煙火俗氣事物,有自己每周都愿意花時間學習的技能,有自己清晰的發展目標和職業規劃,有自己永不凋零的夢想......
如果你是這樣的三十歲,便無需人云亦云,為旁人的“三十歲分水嶺焦慮”而影響。
三十歲的你,人生不過才剛剛開始了三分之一,可是你已經在前三分之一的人生里,確立了自己確認的能達到的目標,找到了自己喜歡的并為之持之以恒的事物,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并愿意為之改變努力變得更好,這就已經很了不起了。
百城招聘深諳大家對于三十歲“事業有成”的焦慮,以及想找到一份可以“腳踏實地”的工作的渴望,當下推出的“精準引才”功能算法,就是基于為大家解決這兩大難題而設計。
通過統計大家日常使用中習慣搜索的職位相關關鍵詞,既方便企業快速找到符合崗位要求的求職者,也方便求職者快速找到匹配自己求職需求的崗位。
兩相便宜。
其實,不是每個人都能在30歲的時候達到我們在微博上看到那些少年有成的成就,不是每個人都能一生順遂、飛鴻騰達。
我們總要學會接受自己作為一個普通人的平凡,熱愛每一個平凡的日子,并努力腳踏實地地將之過得有滋有味、香氣四溢。
這樣的你,即便30歲沒有達到世人眼中的“成功”,其實也已經成功了。